進入Google Analytics報表之前,我們應該先來了解「維度(Dimensions)」和「指標(Metrics)」是什麼意思,才能知道要如何使用「維度(Dimensions)」和「指標(Metrics)」。
維度(Dimensions)和指標(Metrics)
如果你想要自訂報表、自訂資訊主頁、設定情報快訊、查看更深入的報表資訊…等等的設定,那就得先了解什麼是「維度(Dimensions)」和「指標(Metrics)」。就算沒有要設定前面所說的那些報表,也是要知道「維度(Dimensions)」和「指標(Metrics)」是什麼,知道它們,在查看報表數據的時候會比較了解報表。
Google Analytics報表中「維度(Dimensions)」和「指標(Metrics)」無所不在,報表要呈現怎樣的內容,選擇的「主要維度」是什麼,「次要維度」是什麼,要有哪些數據指標。這樣說好了,整個Google Analytics的報表幾乎都是由「維度(Dimensions)」和「指標(Metrics)」組成的。使用維度和指標,我們就能組織報表,劃分我們要的資料,更細的分析資料。

維度(Dimensions)
維度:說明資料
維度是物件的敘述性屬性或特性,可以有不同的值。舉例來說,地理位置的維度可以是「緯度」、「經度」或「城市名稱」,「城市名稱」維度的值則可以是「舊金山」、「柏林」或「新加坡」。
「瀏覽器」、「離開網頁」、「畫面」和「工作階段時間長度」等,都是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中預設顯示的維度。維度會顯示在您所有的報表中,但可能會因報表不同而異。使用維度,您就能組織、劃分及分析資料。在某些報表中,您可以新增或移除維度來查看資料的各個層面。
by Google Analytics 說明中心
我把維度解釋成是用來描述某一項目的屬性「文字」,其實我這是要對應指標呈現的「數字」。
透過下面的圖片,可以知道Google Analytics的分析報表,不是只有一個維度來說明資料,還可以有個次要維度可以設定,透過交叉比對,更細項的分析資料,找出我們要找的內容!
我想看每個國家/地區/領域的來源有哪些以及這些資料的狀況,就可以在次要維度的地方選擇來源。

指標(Metrics)
指標:評估資料
指標是個別的維度元素,可以用總計或比率的形式來評估。舉例來說,您可以將「城市」維度與「人口」等指標相連結,算出某城市所有居民的總數。
「畫面瀏覽」、「單次造訪頁數」和「平均造訪停留時間」等,都是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的指標。
by Google Analytics 說明中心
在Google Analytics裡的指標多以總數呈現或是以百分比(比例)呈現,最常看到的指標不外乎下列這幾個指標:造訪、單次造訪頁數、平均造訪停留時間、%新造訪和跳出率等。

維度和指標的關係
雖然維度和指標可以各自獨立,但通常會搭配使用。維度和指標的值以及這些值之間的關係為您的資料賦予了意義,而維度通常也會與一個或多個指標相連結,以便提供更詳盡的資訊。
指標搭配維度,先觀察哪些部分比較特別,再來「抽絲剝繭」,一步一步釐清問題點,接者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議與改善,讓上位者能更加準確的做出策略的規劃。
新建專屬的報表與區隔
其實維度和指標並不難,報表多看幾次就大概都知道。知道維度與指標的關係,有助於我們建立自訂報表,看看自訂報表的介面:

沒錯,自訂報表要就是要自己把維度和指標組合起來。把想要的看到的報表,分化成維度和指標,有效的組合起來。
進階區隔也是

進階區隔可以幫我們區隔資訊,找出我們要的資料!
想要比較自訂的數據資料,有時候需要透過自訂報表、進階區隔、資料篩選‧‧‧等等的方式來找出我們要的資料,來做進一步的分析。
不用把維度跟指標想得很複雜,多看幾次報表,就大概都了解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