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明一點:Google Analytics與網站分析不能完全畫上等號。
網站分析是一種程序,用來不斷持續增進我們的網路業務。而Google Analytics是一種工具,用來評估及衡量我們網站上發生的一切事情(可追蹤的)。
因此,當我們使用了Google Analytics,不代表我們就是在做網站分析。所以,在開始Google Analytics之前,先來談網站分析。
” the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from your website and the competition, to drive a continual improvement of the online experience that your customers, and potential customers have, which translates into your desired outcomes (online and offline) “By Avinash Kaushik
這段話是Avinash Kaushik在他的著作《Web Analytics: An Hour a Day》之中對網站分析的定義:
從你的網站與競爭對手取得資料,進行量化分析和質化分析,以持續改善客戶與潛在客戶在網站上的使用經驗,進而達成你預期的結果(在線上與離線兩方面)。
在這段定義中可以知道,我們在進行網站分析時會有三個階段:

- 測量-量化與質化的資料
收集資料,是網站分析的第一步;沒有資料,就無法進行網站分析。我們需要不同種類的資料,來了解自己網站的效能。所以,我們需要工具(Google Analytics、Omniture、Adobe、Piwik……等)來產生資料(量化資料或點擊資料)。這些資料或多或少可以告訴我們,在我們的網站上發生了那些事情。
除了收集量化資料之外,我們也需要質化的資料來告訴我們其他事情。量化資料告訴我們網站上發生了甚麼事情;質化資料可以告訴我們發生的原因。利用用戶測試、使用訪談等方法收集質化資料。問一些簡單的問題(例如:今天為什麼來到本站?)來進一步了解訪客,看看我們的網站有貼近他們的需要嗎?
只有分析自己的資料是不夠的,我們也必須觀察競爭對手的資料。在這網路的時代,透過一些工具,就可以幫助我們查看一些競爭對手的資料。例如:Google trends、compete.com(需要註冊)‧‧‧等工具。
- 分析—分析與改善流程
「持續改善客戶與潛在客戶在網站上的使用經驗」。有了資料,接者就是分析。隨著時間持續改進流程—這是網站分析中最重要的部份。
我們所收集到的資料會告訴我們「問題出在哪裡」,但不會跟我們說「問題要怎麼解決」。所以,在收集資料後我們需想辦法解決各種不同的問題,找出可行的方案並進行測試,進而達到改善。這部份Google Analytics整合了自家的產品Google website optimizer,可以做 A/B testing。
- 改變—測量結果
「達成你預期的結果(在線上與離線兩方面)」。網站分析程序的目標就是提高網站的業務目標表現,所以要測量與網站業務目標直接相關的數字。
不斷的持續網站分析的這三個程序,相信我們都能提高網站的目標轉換率。
對網站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幾本書,我的網站分析知識也是從這幾本書來的:
- Google Analytics網頁分析
- Web Analytics: An Hour a Day
- 流量的秘密(有些錯字,希望下一版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