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Tag Manager – 輕鬆管理第三方追蹤工具的代碼管理系統稍微介紹了 Tag Manager 是什麼,這篇要來說明,如何申請 Google Tag Manager。
過程不難,跟 Google Analytics 差不多,只是有些名詞需要了解。
Step 1. 先連到 Google Tag Manager 網站,點我到 Tag Manager。
Step 2. 登入 Google ID。
Step 3. 開始創建新帳戶。
第一次使用 Google 代碼管理工具的朋友,登入後會看到下面的畫面,直接建立新帳戶。這裡分為兩小步:「設定帳戶」跟「設定容器」。
<1>設定帳戶:
帳戶名稱就是這個一個最頂層資料夾名稱的概念,因為包含可以有多個容器,可以使用明顯易懂的名稱,例如:這個網站的名稱。
與 google 和其他方匿名共用資料:您分享的網站匿名資料,可方便基準化服務的運作。Google 會移除所有可識別您網站的資訊,將資料與其他眾多匿名網站的數據整併起來,以便在基準化服務中提供整體趨勢匯報。要不要勾選就自己斟酌囉。
<2> 設定容器:
容器就是指這個代碼管理工具,因為 Google Tag Manager 可以裝很多第三方的追蹤代碼,所以稱為容器應該不會太難懂。
接者選擇代碼管理工具要放在那個地方,目前可以使用的位置有四個:網路(就是網站)、iOS、Android、AMP。(AMP 更多資訊可以參考:What Is AMP?)
Step 4. 查看服務條款。
Step 5. 安裝 Google 代碼管理工具
這時候就是要請工程師出馬了,請工程師把 Google 代碼管理工具的程式碼貼到每個網頁裡,會分兩部分貼,一部分貼在<head>中,一部分貼在<body>。(大概有三個時期的設定會需要工程師輔助,包括安裝 Google 代碼管理工具的程式碼,以及移除原先已經埋好追蹤代碼,如果網頁是比較複雜或是要追蹤的數據比較複雜,之後在設定「資料層」的時候,還是會需要工程師的協助。)
如果還沒有要立即在容器裡設定各項代碼,這時候就先不要移除原先已埋好的追蹤代碼,不然會有數據中斷的情況發生。最好是刪除原先代碼時,容器也能準備好發佈。
完成以上步驟之後,就會進入到「工作區」的介面。(申請帳戶跟容器,就是以上五個步驟,之後就是開始加入各個要追蹤的代碼,這部分會個別分開寫。)
接下來稍微帶一下四個主要介面:
<工作區>
這裡是最常用到的區域,加入新增代碼、修改代碼、預覽或偵錯、發佈代碼都是在這個介面操作。
<帳戶>
有不同帳戶要切換,或是查看垃圾桶,可以在此操作。基本上這裡就是之後登入 GTM 的起始畫面,如果要調整帳戶或容器的資料,則要到<管理>介面操作。
<版本>
建立各個代碼,發布容器之後,就會出現多個版本,要追朔之前的版本可以在這裡查看。
<管理>
新增帳戶、新增容器、帳戶設定、使用者管理、匯出匯入等等帳戶容器的管理都在這邊處理。
以下是 Google Tag Manager 申請帳戶的影片介紹:
ps:影片裡面的程式碼只有一段,GTM 現在已經更新為要分兩段貼!
申請帳戶的部分就介紹到這邊,如果有問題,請在下方留言,我會盡快回覆!
7 篇迴響
你好,請問有中文界面嗎
找到的都是英文
感激不盡
請問您問的是 gtm 操作平台的介面嗎?
右上角個人帳戶旁邊有個三個圓點,點擊「User Setting」,可以切換語言。
(參考圖:https://goo.gl/C5sGtq)
存檔後如果還是英文介面,把網域後面的網址都刪掉,只留 https://tagmanager.google.com/ 重 loading 一次,就會是中文介面了。
容器發布可連結ga的追蹤id做整個網站的捲動深度嗎?還是得透過GTM在每個網頁埋入容器的追蹤碼才能使用呢?目前容易無發布
GTM 的預設觸發條件就有「捲動頁數」,可以直接新增這個觸發條件即可。
請問每個網頁都要埋 code,如果網站類似 Blog 有300~400篇不同網址的網頁,全部都要一個一個貼嗎?
每一頁都要埋 code,
要看網站怎麼寫的,像 wp 只要做一次就會全部都埋好,
可以請幫你們做網站的公司幫忙埋 code 喔~
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高级配置及与第三方应用的结合,谢谢你的分享